各地關于全國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最新動態
江西: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
12月9日,江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氣象局聯合召開專家評審會,研究并審閱《江西省氣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經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規劃》思路清晰,目標明確,布局合理,重點突出,措施有力,符合省級專項規劃編制要求,同意《規劃》通過評審。
“十三五“時期,江西省政府首次將氣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納入省級“十三五”規劃體系統一管理,由省發改委、省氣象局共同牽頭組織編制。《規劃》以地方需求為導向,對全省氣象事業的現狀和難題進行客觀分析,明確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大工程與國家《氣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相銜接,體現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具有很強的前瞻性、科學性。
《規劃》的編制充分體現了江西省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意見的精神,主動對接 “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國家戰略,積極融入全省區域發展戰略,有明顯的江西地域特色和區域天氣氣候適應性特點。同時以重大工程項目為抓手,促進主要任務的落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羅定:印發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
近日,廣東省羅定市政府印發《羅定市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強調以全面推進新一輪氣象現代化建設指標體系為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滿足羅定需求、結構完善、功能先進、保障有效的氣象現代化體系。
《規劃》重點實施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項目技術裝備升級、氣象為農服務、精細化預報服務、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雷電監測及預報預警等五項任務,和“互聯網+”氣象服務工程、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項目等兩項工程。
《規劃》的編制工作得到市政府高度重視,將《規劃》列入羅定市“十三五”規劃編制目錄的重點專項規劃,作為“十三五”時期全面推進羅定新一輪氣象現代化建設,保障羅定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并把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項目工程、城鄉氣象防災減災工程列入羅定市“十三五”時期重大建設項目。
宜春:市政府印發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
近日,江西省宜春市人民政府印發《宜春市氣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宜春市氣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工程等,對未來5年實現宜春市氣象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規劃》確定,通過五年建設,宜春市氣象信息的公眾覆蓋率達到90%以上,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達到86%以上,全市建成10個負氧離子監測站,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區年降水量增加15至20%左右,農業氣候資源開發率用率提高3%,災害性天氣檢測率達到90%。
《規劃》以形勢和需求為引領,轉變方式、創新驅動、統籌發展,大力提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氣象保障、氣象防災減災、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氣象為農服務、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氣象事業發展、氣象法治建設、基層臺站綜合保障”等“八大”能力,實施“氣象災害防御、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現代農業發展氣象保障”等“三大”工程。
南京“十三五”環保規劃:2020年重污染天氣減少20%
南京市政府昨天印發《南京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南京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0%,重污染天氣力爭減少20%。南京還將以江北新區浦口中心區和南部新城紅花—機場片區為試點,按照海綿城市設計規范要求,分類推進海綿型道路廣場、公園綠地、建筑小區、河道水系等項目建設。
開展江北新區規劃環評試點
堅持預防優先,強化環境保護的源頭控制,加強城鎮化、流域開發、資源開發和產業園區等重點領域規劃環評。值得注意的是,規劃透露,南京將開展江北新區規劃環評試點,探索重大政策環境影響評價試點。建立跟蹤評價機制,對實施5年以上的產業園區規劃,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跟蹤評價工作,為新一輪規劃的修訂或編制提供依據。加強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的聯動機制,開展重點產業園區規劃環評“負面清單管理試點”。
探索實施環境功能區劃,南京將根據各類生產生活空間的環境功能要求,科學劃分環境功能區,明確不同主體功能區域的生態環境功能定位。
制定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政策
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南京將制定實施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政策,嚴格執行機動車排放標準,重點控制大型載客汽車和重型貨車的增長。進一步加強油品品質監管,實施油品質量常態化抽檢,以國家第三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以下車輛為重點,加快淘汰老舊車輛,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
加大路查、路檢執法力度,南京將實現車輛尾氣排放路檢和停放地抽查常態化,加強柴油車和非道路機械用車排氣污染控制。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和綠色交通,推動純電動、天然氣、油氣混合動力等清潔能源公交車輛使用。到2020年,城市公共汽車、出租車中新能源及清潔燃料車輛比例分別達到80%和95%。
此外,南京還將加快推進四大片區工業布局調整,實施南化轉型發展、揚子石化產業鏈清潔化延伸、金陵石化清潔油品升級改造等計劃。到2018年,四大片區范圍內不符合城市發展規劃的小企業全部關停。
依據天氣污染預警等級提前“削峰”
遇上重污染天怎么辦?規劃提出,完善全市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提高預測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率。同時,執行更為完善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依據預警等級提前采取污染“削峰”措施,執行工業污染源停產限產、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機動車限行等應急控制措施,把重污染天氣影響降到最低。南京還將積極參與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在南京都市圈實施常態化的區域聯防聯控。
南京還將大力推進城市綠地、城市公園、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建設和提檔升級,建成區綠化率超過45%。完善都市區綠地系統,構建“一帶兩廊四環六楔十四射”的綠色開敞空間結構,確保都市區內綠色開敞空間(含水域)不小于總面積的70%。著力保護止馬嶺等4處自然保護區、鐘山及雨花臺等12處風景名勝區、老山等9個森林公園,保護六合國家地質公園和湯山—方山地質公園。
黑龍江:明確行業氣象"十三五"規劃重點工作
近日,黑龍江省氣象局聯合省農墾、森工部門編制印發了《黑龍江省行業氣象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2020年氣象主管機構行業管理支撐能力得到加強,80%以上行業臺站實現自動化觀測,為國家糧食安全、森林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一流氣象服務,并明確了多項重點任務和重點工程。
《規劃》確定了行業氣象發展的“四大重點任務”,一是加強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建設,增強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評估、預警信息發布、應對氣候變化和人工影響天氣能力;二是加強綜合氣象觀測能力建設,優化行業站網布局,增強觀測自動化和生態觀測能力;三是加強綜合業務保障能力建設,增強網絡通信、信息傳輸和裝備技術保障能力;四是加強氣象預測預報能力建設,增強MICAPS升級和業務應用、歷史資料信息化處理以及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能力。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期間行業氣象發展的“六項重點工程”,一是公共氣象服務工程,加強公共氣象服務、氣象預警信息發布、氣候資源區域與評估系統建設;二是觀測站網現代化建設工程,加強現代化觀測業務、行業站網優化布局系統建設;三是氣象通信網絡工程,優化集約廣域和局域網絡,加強行業氣象應急通訊、信息交互、高清會商、通信網絡安全系統建設;四是加強氣象裝備保障工程建設;五是加強人工增雨防雹工程建設;六是預報預測升級改造工程,加強精細化數值預報、氣候預測與應對氣候變化系統建設。
據了解,黑龍江省農墾、森工兩大行業于上世紀50年代發展氣象事業以來,共建成氣象臺站134個,其中農墾93個,森工41個,多分布于國家氣象臺站監測的空白區域,兩大行業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森林生態安全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規劃》根據行業氣象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進一步明確了有關組織領導、法治標準體系支撐、科技人才和經費投入等保障措施,確保了各項重點任務和工程順利實施。
《貴州省“十三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正式印發
日前,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貴州省“十三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貴州省氣象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全面落實“十三五”氣象事業發展重點任務,必須依托“氣象預報預警工程、國家氣象科技創新工程、氣象信息化工程、衛星雷達等氣象探測基礎工程、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工程”等國家氣象工程建設項目,重點實施氣象服務脫貧攻堅工程、氣象信息化工程、氣象基礎支撐能力建設工程、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體系建設工程、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工程;必須按照“氣象業務現代化、氣象服務社會化、氣象工作法治化”的總體要求,著力構建現代氣象監測預報預警體系、現代公共氣象服務體系、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體系、現代氣象管理體系。
海鹽印發氣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近日,海鹽縣發改局與海鹽縣氣象局聯合印發《海鹽縣氣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鹽發改〔2016〕386號),該規劃是“十三五”期間海鹽氣象重點工程項目實施開展的重要依據,也是引領未來五年海鹽氣象事業發展的總綱。
《規劃》回顧了“十二五”時期氣象事業發展成就,客觀評價了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在系統分析了“十三五”時期海鹽縣經濟社會發展對氣象工作的需求后,提出了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明確了五大主要任務和暴雨監測預報預警精準工程、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工程、“氣象+”行業服務保障工程、智慧氣象支撐工程、臺站基礎設施工程五大重點工程。
下一步,海鹽縣氣象局將按照項目投資進度積極做好項目實施工作,大力推進“業務現代化、服務社會化、工作法治化”,為建設“三優海鹽”提供優質服務和保障支撐。